意大利贵宾会(中国)有限公司

首页
   您的位置:首页>>教师培训网>>公共资源
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希望在教师 ——在庆祝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1-06-20 09:12:59

 

 

(二○○九年九月九日)

刘延东

 

  在第25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在全国人民喜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欢庆日子里,我们隆重举行庆祝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刚才,胡锦涛、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亲切接见了与会代表并合影留念,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怀和厚爱,是对全国教育战线全体同志的极大鼓励和鞭策。借此机会,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国1600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并向60年来为祖国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和汗水的所有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各类人才的培育者。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奉献出满腔热忱和全部精力,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共和国成长的每一个历史时期,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内地还是边疆、高原还是海岛,广大教师始终坚守信念,矢志不渝,无怨无悔,用自己的劳动和创造培育着祖国的下一代。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产生了徐特立、吴玉章、成仿吾、马寅初、蒋南翔、苏步青、周培源、霍懋征等德高望重的教育大家,涌现出斯霞、孟二冬、方永刚、谭千秋等一批楷模典范。广大教师以高尚的理想追求、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深厚的学识造诣,以身作则,行为世范,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特别是在去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灾区教师舍生忘死,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向世人展示了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尊重。实践证明,广大教师是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无私奉献的好队伍。党和国家信任你们,人民群众敬重你们!你们的劳动和贡献将永载共和国的史册!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纪元,也开启了中国教育发展历史的新篇章。60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发展教育事业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开基创业。党和国家把教育事业摆在整个国家建设的重要位置,确立了人民教育的方针,实行教育向工农开门,创建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建国初期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和领导骨干。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确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把教育作为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问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从恢复高考制度和大规模派遣留学生入手,全面恢复教育教学秩序,奏响了改革开放的先声。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工作法制化进程;进行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教育事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代。进入新世纪,党和国家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推进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学校德育体育,积极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呈现出新的气象。

  60年来,教育事业与祖国共命运,与时代同进步,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我国建立起世界上最大规模、比较完备的教育体系,在校大中小学学生达到2.6亿。在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实现了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继续教育蓬勃展开。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现城乡免费,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建立惠及2000多万困难家庭和学生的奖助学金制度。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大大提高,人民群众广泛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全国文盲人口从解放初的80%下降到现在的4%以下,1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30年前的4年多提升到现在的8.7年,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教育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这不仅在中国历史上,而且在人类文明史上都写下了光辉壮丽的篇章。在新中国教育事业艰辛探索和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教育工作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成为人类教育思想宝库中的重要成果。

  60年的经验表明,教育事业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国家的每一次发展和跨越,都伴随着教育的发展和跨越。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教育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为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最强劲的动力。教育事业只有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大业才能实现蓬勃发展,国家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才能迎来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知识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教育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因素。纵观世界发展史,民族的兴旺、国家的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任何国家的强盛,都是从率先发展教育开始的。可以说,教育立国、教育强国是国家跨越式发展经久不衰的成功之举。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正处于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历史征程中。强国必先强教。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正在加快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教育必须发挥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其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从根本上讲必须依靠教育。我国人均自然资源少,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低端,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更使一些长期制约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显,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我们必须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使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靠科技,科技靠创新,创新靠人才,人才靠教育。只有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现代化的强国梦想才有稳固而坚实的支撑。去年以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把加强教育作为一个重要措施,大幅度增加投入,发展教育事业,这不仅对应对金融危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也能够为危机过后的繁荣积累人力资源,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科学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二是保障群众享有公平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讲必须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需求日趋旺盛,他们不仅希望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而且希望享有更高质量的良好教育。教育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期待,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实现现代化需要一代代人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而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是时代赋予我国教育的神圣使命。教育战线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自觉肩负起历史的重任。

  尽管我国教育发展取得了伟大成绩,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教育的现状总体上还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更高要求,依然存在着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教育能够提供的合格人才之间存在差距,二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期盼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之间存在差距,三是农村、民族、边远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对教育事业的迫切要求与教育水平滞后之间存在差距,四是教育加快发展和提高质量的要求与教育体制机制活力不足之间存在差距。因此,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公平需要进一步落实,教育活力需要进一步增强,办学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

  为了推动我国教育又好又快发展,国家正在研究制定《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确定到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总体任务、政策原则和重大措施,对未来十几年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作出总体规划和全面部署。我们要抓住制定和落实《规划纲要》的机遇,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改革创新,建设覆盖全民的公平教育、资源共享的优质教育、伴随一生的终身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通过艰苦探索和扎实的努力,把我国从教育大国建成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建成人力资源强国,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们一定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党和国家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总结出来的重要经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重大方针。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要求对教育进行超前部署,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依法加大政府投入,广泛动员全社会资源,使教育事业适度超前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

  我们一定要把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题。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素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环节。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质量意识,坚持育人为本,把学生成长成才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强调德育为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国情教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以及社会责任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公民意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注重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增强适应社会能力。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牢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提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劳动习惯,让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锻炼强健的体魄,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们一定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政策的基本取向。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保障群众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要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边疆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采取特殊措施帮助民族地区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发展水平。要重视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教育信息化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途径,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要加大对困难学生的扶持力度,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让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我们一定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今天教育事业的良好局面是改革开放的成果,解决当前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仍需要改革创新。要尊重教育发展规律,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找准制约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解放思想,大胆探索。要推进教育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培养造就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要推动办学体制改革,形成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格局,拓宽教育资源供给渠道。为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我们要探索构建教育立交桥,形成各级各类教育有效衔接、相互贯通的机制。提升中国教育的水平,需要从世界各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中吸取营养,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内涵。

  我们一定要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要使命。教育不仅要立足于培养各类人才,也要主动围绕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在知识创新、科学发展、社会服务方面作出直接贡献。特别是高等教育要发挥智力密集的优势,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多出成果,成为孕育新知识、新文化和新技术的高地,成为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的前沿。要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积极参与科学普及、技术推广,服务企业、农村和社区,在建设技术创新体系中发挥生力军作用;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开展决策咨询和文化传播,努力成为党和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职业教育要着眼于提升国民就业和创业能力,更加积极主动地面向社会需求,发挥技能培养、职业培训方面的独特作用。要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推进全民族思想道德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同志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总体规模逐步扩大,结构得到改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教师的地位待遇逐步提高,教师职业的吸引力逐步增强。广大教师不仅是教育战线的中坚力量,也成为现代化建设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不仅深深影响了祖国的下一代,也在整个社会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当前我国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这里,我提四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第一,爱岗敬业,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践行者。忠诚敬业是成为合格人民教师的第一要素。希望大家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树立高尚的职业理想,培养坚定的职业操守,肩负起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把全部心血和精力奉献给祖国的下一代,培养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二,学为人师,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教师要像一盏明灯,给学生以温暖和希望,照亮孩子前进的道路。希望广大教师用真心、真情、真诚关爱学生,开启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名师和高水平教师要始终站在教学一线,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要注重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激发潜能,鼓励创造,宽容失败。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和生活困难。希望广大教师加强师德修养,提高学术造诣,形成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学术民主的胸怀,涌现出更多的教育大家和教学名师。

  第三,开拓创新,做教育改革发展的推动者。创新是优秀教师最具时代特征的精神品格。希望广大教师增强创新意识,把握教育规律,勇于探索,敢为人先。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坚持启发式教学,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形成更加浓厚的争先创新氛围。只有在教学科研一线的改革创新上有更大突破,整个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才能有实质性的推动。

  第四,行为世范,做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优秀的教师是学生的表率、社会的榜样,一代代名师就是人们心中的一座座道德丰碑。希望广大教师承担起教育者的社会责任,带头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引领社会风尚和时代进步潮流。要树立高尚的精神追求,恪守学术道德,甘当人梯,甘守寂寞,以自身的师表风范和人格修养带动社会风气的改善。当前,全国各地正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希望广大教师做民族团结的传播者、践行者和捍卫者,积极促进民族团结思想进课堂、进头脑,让维护民族团结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教育是全民族共同的事业,全党全社会都要更加关心支持教育事业;1600万教师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推进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必须全心全意依靠人民教师。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出明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认真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和诉求。要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共同为教育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努力改善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要完善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维护教师合法权益。要特别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千方百计帮助农村教师排忧解难。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培训,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通过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措施,激发广大教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热情。要大力表彰和宣传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国家发展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希望在教师。希望全国广大教师增强荣誉感责任感,不负使命,不负重托。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XML 地图